前言
2010年10月我應中國建築協會的邀請,在國家主會場與來自國内外的其它六個著名建築師共同探讨設計文化問題。演講的建築師有當時的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常務副會長徐朋先生、著名的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先生、著名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先生、著名的英國建築師弗蘭克·皮特先生、著名的新加坡建築師蔡家聲先生、著名的美國建築師湯姆·約翰遜等七位專家。
我演講的内容是弘揚優秀的中國民族文化,演講中得到全場二千多位設計師的多次熱情鼓掌,演講結束後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會長馬挺貴先生等領導專門登台對我表示祝賀、肯定、贊揚。會後,數十家北京的媒體記者采訪了我。回南京後,我又與一些設計師就設計文化問題作了交流。
2010年高祥生在國家會議中心作主題演講
《中華建築報》報道的會議嘉賓和發言的主要内容
現根據《中華建築報》的文章“内容”摘要,經微調後,完成本文,并發本人公衆号。
一、當代文化發展的特點
在信息社會中,文化的發展、傳播無論是速度還是廣度,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全球的文化産生互相影響,互相兼容;另一方面各民族的、各地區的文化又必然以一種新的的面貌凸顯自身的個性、特色。因此,探讨産生這種現象的緣由、研究這種文化現象的發展規律和形式是對于建築設計師、環境設計師、室内設計師都是很有必要的。
南京閱江樓的室内設計 高祥生攝影
南京雞鳴寺的建築裝修 高祥生攝影
南京科舉博物館中以平面的形式表現赴考人群 高祥生攝影
(1)文化的地域性和設計的獨特性
在文化形成的諸多因素中,地理環境的因素是關鍵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由于人和事物因受到所在地域環境的影響,所表現出的文化特征明顯地帶有所在地域環境的特征,這種特征是其它任何地方的環境無法造就和複制的,因此地域文化又具有明顯的、獨特的可識别性。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
南京閱江樓中的裝飾裝修 高祥生攝影
南京雞鳴寺入口的建築裝修 高祥生攝影
(2)民族文化的延續性和發展性
一方面,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形成後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延續性、包容性和發展性;另一面,文化在曆史進程中都會求得發展變化,改變其原有的形态。文化發展的特點是:一方面,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形态,在保持穩定的慣性下,對外來的文化和現代的文化具有排斥性。但是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會不可避免地受外來文化、現代文化的影響,它會以一種包容的态度吸納、接受新的文化。這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既保持自身原有的文化形态,同時又不斷地改造一切落後的、不适應現代社會的文化形态,吸納新的文化形态,最終形成一種具有新内涵、新活力、新形式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态。
金陵小城中的建築及環境 高祥生攝影
金陵小城中的建築、景觀 高祥生攝影
在金陵小城中透過廊道欣賞外景環境 高祥生攝影
金陵小城中的中式建築端莊、華麗 高祥生攝影
在今天,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演變現象必須從現代文化的背景中考慮。當前,現代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各個國家不可再封閉式的發展。任何民族、任何地域的文化都會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無論你是願意還是不願意,當今的民族文化必須放在現代文化的背景下來談論。而且現代文化也不是靜止的,是動态的,是發展的。所以說現代化影響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是可變的,是動态的。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随着中國的改革開放,各種外來文化開始湧入中國,對中國的設計文化産生明顯的影響。回顧一下近40年來的室内設計的文化特征,就可以發現,一方面各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充斥市場,另外一方面各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裝飾風格日益盛行。這種現象就體現了一種在現代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交融的互相排斥、互相兼容,最終統一的現象。
另外,中國近40多年來的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形态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生活方式要求産生适應這種生活方式的物質形态,反映在室内空間上就要求有新的空間形式、新的思想觀念,并要求産生适應新的審美理念的物質形态和新的裝飾形式。
金陵小城中的黃昏以燈光帶強調建築的輪廓 高祥生攝影
燈光增添了金陵小城夜色的美感 高祥生攝影
金陵小城夜晚的景色 高祥生攝影
LED燈增添了金陵小城夜晚的美感 高祥生攝影
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道路
(1)傳承地域文化的迫切性
我贊同“洋為中用”的觀點,并不主張“中西合璧”。如前所說既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麼一方人就應該有适應一方人的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隻有保持其本民族的地域特色,才能在整個世界文化圈中凸現出來。有人曾說過:“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時我認為:“隻有地域的才能體現民族的”。因為地域文化的形态是最明顯的,而最明顯的才能最凸現。
随着中國民族經濟的發展、民族文化的複興、民族意識的強化,中國人必然會認同、尋求、梳理、發揚、光大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而發掘地域文化中優秀的形态特征表現地域的文化是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正确道路。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因為地理因素、人文差異、文化積澱的不同必然會形成自身的文化特征。這種特征在某一階段會因為某種外來的因素發生變化,但由于本質的因素不會變,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終将會凸現。中國在鴉片戰争以後,本土文化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而21世紀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綜合國力、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在提升,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人又一次喊出了尋根的口号,喊出了中華複興的口号。
雞鳴寺天王殿 高祥生攝影
金陵小城夜晚的燈光 高祥生攝影
(2)發展地域文化的必然性
我也贊同“古為今用”的觀點,中國古代的文化浩瀚如海,但這浩瀚的海水隻用解當今的渴。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要發展的,都是要革新的,這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它是由各種因素所緻。
a時代因素
當今社會物質形态在變化,人的意識在變化,人的審美觀念也在變化。這種意識和觀念的變化反映在設計領域上就是對中國文化認知的差異。
同樣是中國的建築,中國的藝術處于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于建築形态和藝術風格的認識程度都有所不同。
用平面形态表現科舉博物館赴考場景 高祥生攝影
燈光成了夜間金陵小城景觀的主角 高祥生攝影
b工藝因素
傳統建築以源于農耕文化基礎上的手工藝為主,幾千年傳承下來已經非常娴熟。現在的建築技術和現代裝飾工藝發展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生活觀念變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建築工程、裝飾工程的大規模工廠化、模數化、裝配化。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很多傳統匠人的手工藝形式将會失傳,先前的雕梁畫棟等傳統工藝在建築工業化生産的背景下都将改變制作模式。
金陵小城中的科技因素有很多,但在夜晚主要是燈光設計 高祥生攝影
金陵小城塔和建築形體的顯現主要是燈光的作用 高祥生攝影
c材料因素
随着建築技術的進步,建築材料變得豐富多樣,對于新的建築形式的出現提供了各種可能性。這就促使新的建築形式的不斷出現。在今天,若是再用以前的磚石、木材等來表現建築就變得不實際了。鋼、玻璃以及各種仿真材料的應用導緻了了建築形式和裝飾形式的更新日趨頻繁。所以說設計的創新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形态、生活理念改變、物質産品不斷豐富後的必然結果。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琉璃塔的形體與原來的塔形沒有差别,但所有材料都用了新型材料,因此塔中的構造形态發生了改變 高祥生攝影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利用5D技術表現報恩寺的曆史富有感染力 高祥生攝影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用5D技術再現生命的起源 高祥生攝影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用5D技術表現生命的起源 高祥生攝影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用5D技術表現自然的力量 高祥生攝影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用5D技術表現宏大的佛事場景 高祥生攝影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用5D技術表現宏大的佛事場景 高祥生攝影
d生活形态
社會在發展,社會的經濟水平在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社會的生活形态、人們的生活形态、人們的思想觀念、審美情趣都在發生變化。因此,為了滿足社會和人們生活需求的新的建築作品、環境藝術作品也随之發展變化。而在表現這些新建築、新功能的作品中必然會産生與之相适應的新的表現形式。
金陵小城建築中的燈光設置 高祥生攝影
5D技術顯示的金陵小城 高祥生攝影
金陵小城用5D技術表現水鄉景觀 高祥生攝影
三、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現代化與地域化兩者之間并非就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各取所長的。對于當今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更多的就是要在傳承與創新的權衡中不斷發展。
在對傳統建築、傳統工藝的設計中創新,要有一定的根基,應做到創新不離根。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深厚的底蘊,是一個獨立的從未間斷的文化體系,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國傳統裝飾藝術中有許多文化是可以繼承的。現在我們對于建築無論是怎樣革新都必須了解中國建築中的形制、形态、法式、用材等,都必須了解中國傳統裝飾文化中含蓄性、平面感、陳式化等特征。隻有這樣才能掌握最根本的東西,才能進行提煉整合,而經提煉整合後的作品,就是基于傳承基礎上的創新。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琉璃塔的室内 高祥生攝影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采用新的技術和設計方法表現遺址文化 高祥生攝影
在建築裝飾創新中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把傳統的建築界面、空間形态中本質的基本因素加以提煉,再表現出來,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法。可采用簡化構件的手法,運用新材料進行表達,去掉了許多過渡性的構件和細節。而是将傳統的構件進行簡化、提煉、變化、強化、再表達出來。
另外在創作中可以将傳統建築的局部構件分解後再組合、再創造,表現某種設計意向……
這些方法都是大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對文化繼承和發展的一些創作思想和方法。我們可以采納或不采納,但我們更應該不斷地思索、拓展一種新的設計方案。我的标準隻有一個:在現代文化的背景下,弘揚本民族優秀的文化,去為中國的社會、中國的民衆設計出更加實用、更加安全、更加生活、更加生态的生活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