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撰寫有關建築環境方面的文章純屬于個人的愛好,同時也試想對年輕的設計師談一些自己對建築和環境設計的看法。
我曾鬥膽撰文議論過古典主義建築、拜占庭建築、折衷主義建築、哥特式建築、現代主義建築、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建築等,自覺都是依據自己親眼所見的建築發表感悟和認識。
我所介紹的西方建築設計狀況純屬我客觀的認識,通常不存在個人的喜好,有關我對建築及環境設計的認識我會另有撰文。
我自覺自己的認識與國家的建築方針、政策是一緻的,我是反對搞“奇奇怪怪”的建築,提倡建築為人民大衆服務,我力圖宣傳與我國建築的方針、政策一緻的觀念。
我閱讀過介紹巴洛克建築樣式的諸多論著,但我在撰寫本文時堅持以自己看到的建築樣式為依據談觀念。我清楚本文的有些說法與相關論著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我堅信“眼見為實”的道理。
近日,我撰寫了《巴洛克建築》一文,内容稍多,在微信公衆号中,恐一次發表顯得冗長,現分六篇發表,分别是:一、巴洛克建築簡介;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築;三、法國的巴洛克建築;四、俄羅斯的巴洛克建築;五、歐洲其他國家的巴洛克建築;六、中國的巴洛克建築。因本人才疏學淺,文章必有諸多謬誤,敬請諸位批評指正為感。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的建築設計、城市設計、雕刻藝術、裝飾藝術都有共同的理念,但也有不同的特征。有些設計古典柱式的成份多些,有些設計現代構成的成份多些,其形态有的色彩絢麗,輝煌絢爛,有的形體奇特,有的端莊規正。總之巴洛克建築在不同國家受時代精神、民族文化的影響,呈現出各自的形态特征。
毫無疑問巴洛克藝術發源于16世紀至17世紀的羅馬。正如清華大學著名教授陳志華先生在《外國建築史》一書(172頁)中闡述:“……1545至1563年在特倫特召開了曠日持久的主教大會。會上天主教獲得大勝,決意恢複中世紀的信仰。”……“從16世紀末到17世紀,在羅馬掀起了一個新的建築高潮,大量興建了中小型教堂、城市廣場和花園别墅。它們有新的、鮮明的特征,開始了建築史上的新時期,即巴洛克(Barooco)時期。”“巴洛克現象十分複雜,聚訟紛纭,毀譽交加。”
羅馬特雷維噴泉 高祥生攝影
隻要介紹巴洛克建築,就無法繞開當時的一些著名雕刻藝術家,在十六、十七、世紀意大利的雕刻家群星璀璨,其中有貝尼尼、巴托洛米奧、阿曼納蒂、尼科拉·薩爾維,而最傑出的巴洛克藝術家應是貝尼尼。
貝尼尼是一位傑出的雕刻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畫家、戲劇家。他多才多藝,技藝超群,他對17世紀羅馬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貝尼尼一生創作了諸多不朽的雕刻和建築作品。如羅馬那沃納廣場《四河噴泉》,羅馬西班牙廣場《破船》,羅馬的《特裡同》噴泉和柯爾納羅小禮拜堂中的雕刻《聖特雷薩的沉迷》。另外貝尼尼他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廣場是他在城市設計中的傑作:由柱廊圍合的大教堂廣場為橢圓形、開敞的平面既解決橫向平面過寬,人流暢通的問題。以聖彼得大教堂廣場中心聳立的方尖碑,處于教堂建築群的中心,向廣場南方沿續方向延展了廣場空間的序列,形成了平面外向的特點,開創了城市廣場設計中巴洛克風格的先河。
羅馬納沃納廣場四河噴泉 高祥生攝影
羅馬聖彼得廣場方尖碑 高祥生攝影
羅馬聖彼得教堂廣場平面 表示巴洛克建築的平面設計
高祥生工作室依據諾伯特—舒爾茨的《巴洛克建築》中插圖重新繪制
羅馬聖彼得教堂廣場平面示意圖 巴洛克建築的平面示意圖
高祥生工作室依據諾伯特—舒爾茨的《巴洛克建築》中插圖重新繪制
我認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立面造型,已有了巴洛克樣式的雛形,但整體感覺以及山花、柱身、柱頭、檐部與古典主義的樣式變化不大。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高祥生攝影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高祥生攝影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高祥生攝影
大教堂的室内雕刻、繪畫都有獨立的主題和形象,出現了巴洛克藝術的特點。這大概就是一種流派的初創總會在傳統的形式中逐漸演變。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室内 高祥生攝影
從羅馬開始出現的巴洛克風格,逐漸向法國,向奧地利、匈牙利,向西班牙,向一些被西方殖民的國家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