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物象瞬間的形态

2022-05-23 09:23

(一)表現物象瞬間的藝術形态

我認為攝影的優勢是表現人和物的瞬間形态,這瞬間越有鮮明特征,就越有藝術魅力。

攝影是捕捉、記錄瞬間形态,它不同于繪畫,繪畫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便是單色的速寫,都比一般的攝影所用時間長。而攝影,隻需要按下快門,圖像就固定了。攝影也不同于影視作品,影視作品需要連續地拍攝圖像,以表現特定的主題和氣氛。

任何藝術特點都是由材料和工具的性能決定,彰顯藝術的特點可以充分表現材料和工具産生的特點。攝影藝術快速表現事物,其優勢是其它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的。

攝影藝術需要吸取其它藝術的養分,但不應該模仿其它藝術形式,如油畫、水彩、素描、版畫、雕塑等。因為攝影藝術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而提升藝術形式的價值,隻能是彰顯攝影藝術能做到,别的藝術形式無法做到的優勢。這優勢就是表現特定環境中人和物的瞬間形态。

(二)波羅的海的晨曦

早就從地理知識中了解到: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内海,北冰洋的邊緣海,大西洋的屬海。海面被九個國家的土地環抱,是世界上含鹽量最低的水域。波羅的海全長 1600 多公裡,平均寬度 190 多公裡,面積 42 萬平方公裡,海面分布了衆多的島嶼,最高的 300 多米。森林面積覆蓋了島嶼大多數表面,波羅的海的海港衆多,分布在曲折海岸的内凹處。

圖片

波羅的海的港灣(一) 高祥生攝影

2017 年 6 月,我與一群遊學的朋友從愛沙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塔林乘坐遊輪去瑞典,行程 1000 多公裡。踏上遊船甲闆時已是黃昏,從窗口向外張望,天蒼蒼、夜茫茫,沒有任何美景可言。同船的遊客大約有二千多人,除中國和愛沙尼亞的遊客外,還有來自瑞典、丹麥、德國、芬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國家的遊客。遊船很快啟航,船艙中的燈光逐漸昏暗,我無法入睡,我在回憶小說中對波羅的海的描述。

回憶是無序的,但很快有一個念頭将我的思緒打住,這就是波羅的海的日出。我在陸地上眺望過太平洋、大西洋的日出,凝視過愛琴海、黃海的落日……但從未在輪船上欣賞過大海上的日出。同行的遊友告訴我,波羅的海的日出大約在淩晨二、三點鐘,我記住了,同時再也沒有睡意了。淩晨兩點剛剛過,我就從床上爬起來,蹑手蹑腳地走出船艙,登上甲闆,甲闆上尚無人,天上還有星星閃耀。雖然時值六月夏季,但深夜海上的風是寒冷的,刮在臉上,臉上生疼;吹在身上,渾身哆嗦。但我無意再回房間,下定決心等到波羅的海的日出。因為此時我看到了天上的星星,星星告訴我,黑夜過後就是晴天。我背着相機縮在甲闆的角落,過了半小時,我看到一個歐洲老頭,他微笑着用生硬的中國話向我打招呼:“您好”,我用生硬的英文“good morning”回應他……天空已泛亮,我看到波羅的海很美,很美。我們開始各自選擇各自的拍攝角度。……

天上的星星逐步褪去,天與海的邊際開始泛白,灰暗的天空突然跳出一個閃亮的圓球,兩側攜帶着紅色的光束,亮圈不斷向上升騰,灰藍色的天空出現灰白色的雲朵,雲朵越來越清晰,分散的雲朵開始結集,連成一片,成片的雲朵近大遠小,近處清晰,遠處模糊,它們都成塊狀般滾嵌在蔚藍的、钴藍的天空上。海面上低矮的、長條的礁石島嶼點綴,疏密有緻,似乎是有規劃地突出遊船航道……太陽的白色亮圈繼續放大,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遊輪快速行駛,犁開一道寬敞的水浪,水浪尾随着遊輪,在陽光下閃耀着銀白色、金色的浪花,海鷗在水浪上空翺翔,發出“嗷嗷”的叫聲。此時遊客開始湧向遊船的甲闆……而我就在這大約半小時之内已經拍攝了近百個波羅的海的景緻,我自覺收獲滿滿。我“收工了”,在返回船艙時,我又遇到了剛才那歐洲老頭,他向我微笑着伸出拇指,誇獎我“very good”,我也回應着“very good”。我不知道歐洲老頭是誇我們今天的“壯舉”,還是在誇波羅的海早晨的美景?或許都有吧,我自我陶醉地想,是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勞拍攝了波羅的海瞬間即息的美景。

圖片

波羅的海的日出(一) 高祥生攝影

圖片

波羅的海的日出(二) 高祥生攝影

圖片

 波羅的海的日出(三) 高祥生攝影

圖片

波羅的海的日出(四) 高祥生攝影

(三)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晚霞

自愛沙尼亞的塔林乘遊船經一晝夜到達瑞典的米勒斯公園,又從米勒斯公園搭旅遊車前往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

據資料所述:斯德哥爾摩有三分之一的水域,三分之一的街區,三分之一的綠化公園。

斯德哥爾摩有七十多座橋梁,斯德哥爾摩人大都受過高等教育……

斯德哥爾摩城雖然經過戰争,但創傷不大。

斯德哥爾摩人優雅、淡定、亘古不變……

……諸多旅遊資料中都介紹“斯德哥爾摩是歐洲最美的、最有文化的城市。”我既沒有知識去佐證這些說法,更沒有理由推翻這些觀點。

圖片

波羅的海 高祥生攝影

斯德哥爾摩是一座既古老又現代的城市,擁有波羅的海的十四個島嶼。著名的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就出生在這座城市。全城有 50 多座博物館,最著名的就是諾貝爾博物館和瓦薩沉船博物館。斯德哥爾摩既古老又現代、既優雅又内斂……一可謂是歐洲最美、最有文化的城市之一。

圖片

雨後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晚霞(一) 高祥生攝影

圖片

雨後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晚霞(二) 高祥生攝影

圖片

雨後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晚霞(三) 高祥生攝影

圖片

 雨後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晚霞(四) 高祥生攝影

我們在斯德哥爾摩逗留、遊學的時間僅有三天。在坐車前往城郊酒店已近傍晚,我從車内張望窗外,斯德哥爾摩城剛剛下過一場雷雨,烏雲尚未散盡,空氣中還彌漫着水蒸氣。……我預感到再過半小時左右這裡将會出現漂亮的晚霞。于是我請司機停車将我放在這裡,我在這裡拍完自己回酒店。司機不同意,說将你們送到酒店是他的工作任務。無奈,我隻能去了預定的酒店,到酒店後,我再次向司機詢問可否送我們到剛才來的地方,司機說可以,但這是他工作時間以外的工作,要按小時計費,我一口答應了,并說給你雙倍的錢,司機愉快地送我們到我們要去的城郊。那天的城郊去拍照的人特多,有許多拿着“長槍、短炮”的人。我想,我與他們雖然是不同國家的人,但對美的感受都是相通的,而這感受對我這個“外國人”第一印象格外強烈。天色昏暗了,在城市裡,建築也隻能大緻辨别輪廓特征,很多細節已無法看清了。天空上抹上了褐紅色、青灰色,水塘還泛出了倒影和天光,橋梁下方筆直的鐵軌直通遠方,遠處的山頭上依稀可以見到數百年前不知是荷蘭還是德國風格的古城堡。

圖片

 夜幕下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市政廳大樓 高祥生攝影

圖片

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傍晚靜悄悄 高祥生攝影

圖片

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晚霞光芒萬丈 高祥生攝影

我移動了位置,捕捉别的景緻:開闊海面上波光粼粼閃動着晚霞的紅色,海的遠方是斯德哥爾摩著名的市政廳大樓、瓦薩沉船博物。近處是一尊手彈撥樂器的雕像格外奪人眼球,勾起我對電影《鐵道遊擊隊》主題曲的回憶:“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一小時後,我完成了這次拍攝。我記錄了斯德哥爾摩晚霞的美,她是朦胧、含蓄的、是詩意和遠方。而這種美對我這樣一個來自中國的遊學者既是瞬間的,又是永恒的。

(四)斯德哥爾摩的老城區

斯德哥爾摩分老城區和新城區,遊客通常在老城區轉悠,老城區也确有悠久的人文曆史,富有欣賞的價值。而老城區最有欣賞價值的是梅拉倫湖環抱的市政廳大樓和諾貝爾博物館周邊的街區。遊友們告訴我看建築的時間最好放在有陽光的上午,我認為是對的。九點前街道上行人寥寥,有利于拍攝,那時在陽光的照射下,街道空間感、肌理感都會呈現最美的效果,街道的曆史感,也能清晰地彰顯。但按照從我住宿的酒店到老城區坐旅遊的包車前去需要一個小時,這樣就很難在遊客聚集之前趕到的,于是我還是乘了出租車趕去。

我在八點前就趕到了斯德哥爾摩老城區的梅拉倫湖畔,我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選擇了攝影的位置。我首先去了市政廳,它坐落在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的小島上,建築的樣式滲透着西方古典建築的風格,面臨梅拉倫湖的岸邊,有西方古典的“寶瓶”圍欄,建築立面上有西方古典的柱式、拱券。市政廳的建築和停泊在岸邊的遊輪倒影在湖中,随着波浪起伏,倒影也在晃動 ...... 岸上還沒人,早晨梅拉倫湖畔很安靜。

有人說斯德哥爾摩是北方的威尼斯,但我覺得斯德哥爾摩城市中主要水域梅拉倫湖的形态多樣,寬窄不一,大多是長條形的湖道,連接開敞的異形湖面,自然天成。而威尼斯的河道大都經人工開鑿、修繕,岸上的建築高度也比較一緻,顯得井然有序。而斯德哥爾摩的建築立面錯落感較大,城市輪廓中常有高聳的傳統建築突顯。

我無意評價兩個城建築的優劣,認為威尼斯是美的,斯德哥爾摩也是美的,美的形态不一樣,兩者不需要進行比較。

我不是學西方建築史或西方城市史的,我不熟悉這兩個城市更多的情況,我隻是從一個遊學者瞬間的感覺談自己的看法,很可能是偏見。

接着我去了老城區的街道,街道上還沒有多少人,街道的感覺甯靜、優雅、古樸。在陽光下建築的特色、建築的美感得到彰顯,我深信,在其它時間段,特别是在“人山人海”的情況下是無法表現這種美感。這些都是瞬間即息的物象……

陽光投射在街道的一側,牆面上成排凸起的柱子,内凹的窗戶排列整齊地伸向遠處。陰影覆蓋的牆面雖然看不清建築的細節,但牆面整體的陰影與受光的牆面對比強烈,構成街景的主調。

牆面、路面有序地伸向遠方,遠方的街道中的人物是模糊的,而遠方的天空襯托着古老的斯德哥爾摩大教堂,是清晰的。街道上大塊的鵝卵石,印記着城市的曆史文化。

有人說,斯德哥爾摩老城區的建築是因荷蘭人在此統治過七百多年,因此建築具有荷蘭風格,也有說斯德哥爾摩的建築是德國風格,我感到老城區街道狹窄,有一些像德國城鎮的樣子。但我更認為斯德哥爾摩的建築樣式就是斯德哥爾摩的,就是北歐的,就是水文化包容的多元性形成的建築樣式,在其中混搭了西方古典、德國傳統、荷蘭傳統的建築樣式,甚至還有現代建築樣式的成分。

圖片

斯德哥爾摩梅拉倫湖畔的市政廳的清晨 高祥生攝影

如果非要給斯德哥爾摩老城區的建築樣式确定一個名稱,我提議就叫“北歐折中主義建築”。

斯德哥爾摩是平和、陽光、優雅、溫馨、内涵、低調的城市。電影《暮光之城》記述了一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其中諸多場景就在斯德哥爾摩拍攝,因此我感到斯德哥爾摩就是适宜談情說愛的地方。

我很快離開斯德哥爾摩,但我用相機記錄下曾經讓我瞬間怦然心動的景緻。

圖片

陽光下的老城區的街道(二) 高祥生攝影

圖片

斯德哥爾摩老城區的梅拉倫湖畔的清晨 高祥生攝影

圖片

晨光中的斯德哥爾摩老城區的街道 高祥生攝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