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愁湖的來曆
我上大學時已多次遊覽過莫愁湖,那時莫愁湖的規模與現在的規模幾乎差不多,隻是沒有現在那麼多景點,景點也沒有現在那麼精緻,那麼靓麗,那麼強調對文化的表現。當然大學時我在莫愁湖也沒有用心觀賞過各處景緻。
近年來我有興趣關注南京的文化景點,自然就多去了幾次莫愁湖。
莫愁湖的曆史很悠久,建湖有1500多年了,莫愁湖的人文資源豐富,六朝以來在這裡發生過很多故事。
據史料記載,隋唐以前,長江沿南京的城西,也即現在的清涼山西側經過,後來長江北移,留下大片淤泥、沼澤和諸多湖泊、池塘,莫愁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莫愁湖在南唐時稱“橫塘”,後又稱“石城湖”。宋元時期極富盛名,明代更是盛極一時。
清乾隆年間,園内建郁金堂,築湖心亭。上世紀末辟為公園後,逐漸增建景點。
莫愁湖的名稱源于一個莫愁女的動人傳說:莫愁女是河南洛陽人,幼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她貌美、聰明、好學,她善良、助人為樂,善采桑養蠶、紡織刺繡,當地有“見了莫愁沒憂愁”的說法,後莫愁女經喪父的痛苦和丈夫被迫害之死的冤屈投湖自盡。四周鄉鄰得知後十分悲傷,紛紛來到湖畔拜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便将湖名改為“莫愁湖”。
二、多姿多彩的莫愁湖
莫愁湖公園很大,公園的景觀内容豐富,建築類型多樣,走馬觀花一天下來通常隻能看個大概。
公園的建築都是中國的明清風格,各種亭、台、樓、閣、軒錯落有緻,且一律粉牆黛瓦、漏窗有序。園中花木多樣,植竹栽梅,能滿足四季觀花、遊賞的需要。
公園中的庭園、水池中都有湖石相擁,院落、小徑都以卵石或片石鋪地。湖面上碧波蕩漾,遊船穿梭,碣石佇立,白鵝撥水,臨湖聽風,樓宇接踵。建築的空間與空間有廊道、門洞相通。
……好一番江南園林的景色。
在秋日放晴,我有選擇地觀賞了幾個空間,并撰文表達自己的觀感:
莫愁湖公園北入口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湖畔高樓接踵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泊岸待發的遊艇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華嚴庵
史料記載原華嚴庵範圍頗大,有殿宇數十間,勝棋樓、郁金堂、蘇合廂、抱月樓、湖心亭均在其中。清鹹豐年間,華嚴庵毀于戰火,同治三年修複,新中國成立後華嚴庵移至現址重建。
月牙池與疊石屏障 高祥生攝影
進入莫愁湖公園後繞過月牙池,有小徑連通華嚴庵。現在的華嚴庵主要有門面和庭院。華嚴庵的門面為三開間,端莊,大方,左右設石獅兩尊,威嚴、靜穆,屋面青瓦鋪貼,飛檐起翹。我曾多次帶學生在華嚴庵内作建築寫生,至今印象深刻。華嚴庵内卵石鋪地,花紋精美,庵内中央聳立一塊碩大的湖石,玲珑剔透、氣宇軒昂,足以與蘇州留園的湖石“冠雲峰”比美。華嚴庵庵内綠蔭環抱,庵内西側廊道通徹,廊柱成排,西側有門洞通往莫愁女故居,東側有入口可達棋文館。
華嚴庵入口 高祥生攝影
華嚴庵中氣勢雄偉的湖石 高祥生攝影
華嚴庵内長廊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華嚴庵東側的棋文館 高祥生攝影
棋文館北側臨湖長廊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勝棋樓
勝棋樓掩映在華嚴庵北側的綠蔭叢中,勝棋樓為一座二層的明清建築,五開間,坐北朝南,中間門楣有清代名臣梅啟照題寫的“勝棋樓”三字。樓内暗紅梁柱林立,規則有序,北側大片棂窗臨湖有序而設,排列整齊,韻味十足,窗外景緻時隐時現。樓内最醒目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重臣徐達對弈圍棋的雕塑場景。這場景力圖表現在朱、徐二人棋藝對弈中,朱元璋自以棋局必勝問徐達:“愛卿,這局以為如何?”徐達沉着答道:“請萬歲縱觀全局!”朱元璋細看棋局,發現棋子竟布出“萬歲”二字,不禁驚歎:“朕不如徐卿也!”為了嘉獎徐達的功績和棋藝,朱元璋當即将原“對弈樓”更名為“勝棋樓”,并将整個莫愁湖花園欽賜給徐達。……這個故事已廣為流傳,是否真實,沒有必要考證,因為它鮮活成趣,已為佳話,成為莫愁湖公園的文化組成。
勝棋樓室内漏窗通透,柱坊密布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勝棋樓内君臣對弈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莫愁女故居
莫愁女故居位于勝棋樓西側,故居中有一庭院,将北邊的郁金堂和南邊的蘇合廂連在一起。相傳莫愁女喜郁金之香,梁武帝蕭衍有詩句雲:“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故得郁金、蘇合之名。
莫愁水院原是莫愁故居的一部分,莫愁故居和莫愁水院的建築形制要低于勝棋樓,但無論是莫愁女故居,還是莫愁水院,現在的社會影響度都要大于勝棋樓。
從勝棋樓前往莫愁水院通常要經過郁金堂和蘇合廂。
經郁金堂西牆有滿月門洞可直達莫愁水院,莫愁水院也叫荷花池。莫愁水院是一組呈回字型的明清風格的建築庭院,四周均為半封閉建築。水院南側為光華庭,光華庭是遊人駐足最多的地方,光華庭南北兩面半開敞,東西兩頭通徹。自莫愁故居可遠眺莫愁湖西岸景觀,水院西北方有二層的江天小閣,登閣遠眺,湖光水色,景色怡人。水院東西兩側為廊道,東廊牆上嵌有名人書法,盡顯文化氣息。西廊道滿月形冰裂紋漏窗居中,南北兩側各有三扇六角形冰裂紋漏窗裝飾,陽光下,廊道的光影斑駁陸離,景象閃爍,富有趣味。
莫愁女故居的四合院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郁金堂内莫愁女繡花縫衣雕像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莫愁水院中的江天小閣 高祥生攝影
春光明媚 楊柳萬千 高祥生攝影
莫愁水院西側的漏窗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廊道、庭院與水池之間有格栅分隔,池中錦鯉出沒,池邊倒影着上部的天空、廳堂、廊道。水池的中央是漢白玉的莫愁女雕像,雕像表現一位采桑的女子,形象秀美、神态平和、身姿側向、婷婷玉立,似姗姗而來。雕像四周簇擁湖石,莫愁女的形象無疑給人以善良、勤勞、美麗的印象。
莫愁水院中的雕像與湖石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莫愁水院的景緻 高祥生攝影
從莫愁水院西側看水院 高祥生攝影
莫愁水院西側外牆 高祥生攝影
粵軍陣亡将士墓
粵軍陣亡将士墓位于莫愁湖西南方,荷花塘西側,它始建于民國元年。墓地、墓碑坐西朝東,墓碑正面有孫中山先生“建國成仁”的題字,背面有黃興為粵軍殉難烈士所作撰文。墓前有兩尊石獅,墓後設三面青磚圍牆,牆後冠木聳立,令人肅然起敬。
粵軍陣亡将士墓(一) 高祥生攝影
粵軍陣亡将士墓(二) 高祥生攝影
莫愁長廊
莫愁長廊沿湖岸南側而築,雖幾度曲折,但連綿不斷。廊道挂落、雀替、廊柱、格栅均為明清風格。廊道兩側開敞,透過廊道眺望,近處的湖景、遠處的樓宇盡收眼底。
長廊通徹 臨湖聽風 高祥生攝影
長廊曲折 微風拂面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抱月樓
抱月樓位于莫愁湖公園的西南岸,它是由一樓、二廊、二閣組成的中式建築群。樓中名著雕刻、名家書作,樓外植樹插柳、草坪小徑,一派儒雅氣息。
抱月樓面南背湖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湖光樓影中的抱月樓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抱月樓畔湖光綠蔭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莫愁花園
這裡我所說的莫愁花園是指莫愁湖公園中部的一個庭園,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别院,後為重臣徐達的私家花園,現改為莫愁湖紅木家具珍藏館。館的入口處有楹聯:“六代莺花留豔迹,一湖煙水佔芳名”,花園内有乾隆皇帝畫像,都是花園的靓點。
鄒魯碑亭
鄒魯碑亭位于毗鄰莫愁長廊的南岸,亭中有一尊镌刻《重修建國粵軍陣亡将士墓記》的石碑。時有遊人駐足在碑前瞻仰。
臨湖的鄒魯碑亭 高祥生攝影
賞荷榭
賞荷榭位于莫愁湖公園的西南岸,建築為明清風格的卷棚歇山頂建築,共三間,水榭坪台100多㎡。賞荷水榭,坐西面東,綠蔭相擁,荷花滿地。隔岸有二水亭呼應,東側有六角亭點綴,賞荷榭的景緻充滿了詩情畫意。水榭上時有現代歌舞表演。
賞荷榭面朝一池荷花 高祥生工作室攝影
……
天色漸晚,夕陽下隔岸的樓宇染上了淡淡的桔黃色,晚風吹皺了一池湖水,拍打着三三兩兩的碣石,一切都開始模糊,開始朦胧,以至我們無法細細品味其它景緻。……
夕陽下湖岸樓宇接踵 湖中碣石佇立 高祥生攝影
夕陽下的莫愁湖湖光 高祥生攝影
華燈初上,我們離開多姿多彩的莫愁湖公園,回頭瞻仰公園入口處成片的湖石,高低錯落,天然成趣,在綠蔭的簇擁下盡顯雄渾而包容的氣息。
我在想:此景緻的意象似乎在表現人們對南京城的印象:南京的曆史是悠久的,南京的文化是多元的。南京有帝王文化;有平民文化;有六朝文化;有明清、民國文化;有佛教文化、世俗文化。有帝王的霸業、有平民的愛憎、有民國往事、有明清遺風……這就是南京文化、一種文化交織、文化重疊後的多元文化,在曆史長廊中熠熠生輝。它古老、厚重、智慧、善良、開放、文明。這疊石屏障就像南京文化的生動畫卷,徐徐展現在世人面前。
夕陽下公園入口處的疊石屏障 高祥生攝影